張京華在朝陽巖研究摩崖石刻。(資料圖片)
周平尚 攝
祁陽浯溪碑林,有被稱為江南第一的“圣壽萬年”石刻。整幅高10多米,字徑2.3米,鐫刻于30米懸崖之上。(資料圖片)周平尚 攝
湖南日報·華聲在線記者 唐善理 通訊員 周平尚 林澤紅
1200年前,唐代著名文學家元結乘一葉扁舟,來到虞舜南巡之地——湖南永州,在體察民情之余,徜徉于湘山楚水,留下了《大唐中興頌》等千古名篇,“大書深刻”在永州之野的懸崖峭壁之上,引來了歷代文人雅士紛紛題崖追仿,從而形成了祁陽浯溪碑林、江華陽華巖、零陵朝陽巖、寧遠九嶷山等多處摩崖石刻,匯聚成由7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構成的南國摩崖石刻群景觀。
1200年后,生長于北京,在北京大學讀書、工作20年,人稱“愚教授”的張京華,應聘南下到湖南科技學院,來到“永州之野”教書育人。一次偶然的機會,他與永州的摩崖石刻結下了不解之緣,開啟了一場與古代圣賢跨越千年神交的曠世之約。
以石刻為媒,與古人結一場曠世之約
“我與永州摩崖石刻結下不解之緣,純屬偶然因素!”2月13日,張京華說起永州摩崖石刻,滿懷深情。
張京華介紹說,現(xiàn)年80歲高齡的金春峰先生,是海內(nèi)外知名學者,是開辟了中國哲學史學科的馮友蘭先生的第一位研究生。2006年4月,張京華邀請金先生等人到永州,參觀位于永州古城零陵的朝陽巖。
站在朝陽巖的石壁前,金先生盯著摩崖上的石刻,一字字看,一行行讀,神情極為專注和癡迷。
眼看太陽就要落山,時間不早了,可是金先生仍然是慢慢悠悠,沒有一點要離開的意思,等得張京華很是焦急,卻又不敢催促。無奈之下,張京華不好打擾,只好走到另外一側,也去讀巖上的碑刻。突然,他的眼睛一亮:“邢恕!這不是河南的邢和叔嗎?”
張京華曾在河南洛陽“伊川故里”,讀過宋明理學奠基者程顥、程頤的書,知道“二程”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大弟子叫邢恕,字和叔,人稱“邢七”,河南人,同王安石、司馬光、邵雍、黃庭堅等人相交甚好。史稱他“博貫經(jīng)籍,能文章,喜功名,論古今成敗事,有戰(zhàn)國縱橫氣習。”是當時的“大名人”。真沒想到,邢恕也到過永州,而且,他留下的一大片字跡,還是那樣清晰、那樣雋秀,完好如新地刻在青白色的石面上!斑@可是邢恕的真跡啊,而且和‘二程’的老師周敦頤的親筆真跡相距不遠。”這一刻,在張京華的眼里,這些“破石頭”,和石頭上斷斷續(xù)續(xù)、模模糊糊的字跡,全都活了起來,串聯(lián)起來成了一個個有溫度的活體。
張京華真正關注朝陽巖,關注摩崖石刻,便從這時開始,并一發(fā)不可收拾。毗鄰瀟水的朝陽巖又稱零虛山,蒼蒼半山,如在水上,當其曉煙初生,可以遠視,可以獨游,可以靜觀。朝陽巖內(nèi)有流香洞,泉水流出巖腹,色如雪,聲如琴,氣如蘭蕙,可飲可濯。朝陽巖和湖南科技學院只有一墻之隔。自元結始,幾百年來,歷代文人名士在此留下大量詩文墨寶,這里是一個書法與文學的寶庫。
這些文學、書法俱佳的石刻,不正是研究學習的最好活教材嗎?張京華索性將自己給學生開設的“古代漢語專題”課搬到朝陽巖,全班49人在這里上了一個學期的課。一個學期結束,授課的結果是,他的2個本科生各自出版了一本學術專著:《零陵朝陽巖小史》《零陵朝陽巖詩輯注》。在各類期刊網(wǎng),還刊發(fā)了張京華師生團隊撰寫的100多篇關于永州摩崖石刻的論文。近日,110萬字圖文并茂的《湖南朝陽巖石刻考釋》也正式出版,這是近現(xiàn)代以來國內(nèi)第一部朝陽巖摩崖石刻全編。
用辛勤的汗水,喚醒沉睡千年的石刻
近代著名史學家、金石學家柯昌泗曾說,“宋元碑可遇而不可求!薄盎蛟谖Q陆^巘人跡不到之區(qū),贏糧裹氈,架梯引絙,然后得之!惫刨t將詩文鐫刻在風景瑰麗的摩崖上,要訪尋它,還確實不易。
“這些年京華教授像鉆山豹一樣,帶著學生在人跡罕至的洞穴山崖間爬來爬去,保護永州摩崖石刻;又像掘地鼠一樣,挖掘永州摩崖石刻的各種珍貴史料。他還廣泛聯(lián)系,多方聯(lián)合,為學生提供各種學習研究永州摩崖石刻的機會和條件。在永州摩崖石刻保護與傳承方面,張教授創(chuàng)造出了令人想象不到的業(yè)績!鄙钲诖髮W王立新教授用形象的比喻,對張京華癡迷研究摩崖石刻給予贊賞。
這幾年,張京華以熾熱的人文情懷,探索、研究隱于山野的摩崖石刻。冬日涉寒水,夏日扛木梯,以書生之軀,行勞苦之事。寒來暑往,堅持不懈,用辛勤的汗水,喚醒了沉睡千年的石刻。
江華陽華巖洞中,溪流橫穿而過,測量繪圖只能站在竹筏上進行。水上竹筏漂浮不定,必須有人站立水中扶持。時值寒冬,張京華穿著防水服,在及腰深的冰冷溪水中扶筏作業(yè),常常長達幾個小時。
道縣月巖絕壁上,由于石刻位置較高,需要搭建木架,再架上木梯,團隊中多是瘦弱女生,扛木頭、梯子的粗活就由張京華和男生包攬。無論炎炎夏日,抑或數(shù)九寒冬,洞中都留下了他揮汗扛梯的身影。巖里最高的一幅摩崖“太極巖”榜書高達10余米,為此他專門搭建腳手架,但凡有一點草率或不小心,便有可能鑄成大錯。張京華一邊工作,一邊鼓勵大家:“我們可能是幾百年來第一批爬上去捶拓的人!
位于永州城郊石山腳湘江邊的拙巖,創(chuàng)自明代文人沈良臣、沈良佐。這里荒草叢生,荊棘密布,無路可訪。近百年來幾乎被人遺忘,逸出文物部門視線之外。張京華及其團隊依據(jù)網(wǎng)上得到的一點線索,10多次克服困難前往探尋、勘察,先后發(fā)現(xiàn)石刻32通,其中詩詞26通。無論詩詞題刻,都是絕世珍品。勘察結果一經(jīng)公布,拙巖即被文物部門申報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。
田野考察大多是趁寒暑假進行的,最令張京華難忘的是2015年寒假。為組織田野考察,張京華的弟子們從各地趕了回來,有自四川大學、中南大學而來,有自深圳大學、中山大學而來,也有湖南科技學院的本校學生。一行10余人,歷時7天,爬洞穿巖,共勘得宋元明清民國時期石刻63通。這次經(jīng)歷,正如考察團隊成員所言:“一生之中,或許只此一次!
要讓永州摩崖石刻大放光華
在張京華的辦公室,有一本上世紀40年代長沙出版的由楊殿珣先生撰寫的《石刻題跋索引》,書中統(tǒng)計,當時全國北宋前詩詞石刻共344種,其中湖南省最多,有64種,居全國第一,而湖南的這64種全部分布在永州。
近幾年來,張京華的研究統(tǒng)計表明,唐代石刻,永州占全省的50%至56%;宋代石刻,永州占全省的65%至66%。
南國摩崖石刻多。沿湘江-靈渠-漓江一線,在蒼梧南北密集分布,尤以湖南永州、廣西桂林最多。永州摩崖石刻創(chuàng)興于唐代元結,經(jīng)宋元明清民國,綿延不絕,迄今批準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,有陽華巖、朝陽巖、浯溪、月巖、澹巖、玉管巖、月陂亭7處,其余省保、市保達數(shù)十處,內(nèi)容多為詩文、題記、榜書之類,主題鮮明,形式多樣,價值獨特。張京華考察后提出,永州摩崖石刻的總量近2000通,這個數(shù)字也表明,永州摩崖石刻總量名列全國前茅。
張京華介紹,以摩崖石刻為研究重心的金石學,自宋朝以來,一直是重要的學術前沿。到了清代、民國,金石名家傳承不絕。王昶、瞿中溶、宗霈、宗績辰、陸增祥、何紹基、楊翰、劉沛、葉昌熾、柯昌泗等,都曾探訪永州,這一連串如雷貫耳的名字,構成了一部永州摩崖石刻的研究史。
從唐宋元結、顏真卿、歐陽修、趙明誠直到民國,永州足可寫出一部摩崖石刻學術史。然而,遺憾的是,多年來,永州的摩崖石刻研究卻一直缺乏系統(tǒng)性和完整性。
這些年,在張京華的呼吁下,研究、宣傳和保護摩崖石刻成為永州文化界的主流聲音。永州瀟湘意文化公司斥資1300萬元,籌建永州市摩崖石刻拓片博物館,擬于近日對外開放。“永州摩崖石刻國際學術研討會”正式提上永州市委、市政府議事日程;一部新纂的《永州摩崖石刻精選》也即將出版。
永州的摩崖石刻,由點而線,由線而面,成體系存在。經(jīng)過張京華等人的挖掘研究,這些遍布“蠻荒”之地的石刻,所具有的歷史文獻意義,文物檔案意義,文學、書法意義,哲學、義理意義,逐漸被“挖出”向社會呈現(xiàn)。豐富的詩刻、記文、題刻、榜書,足以彌補紙本文獻的不足,堪稱“石刻上的文學史”;诖,張京華與同事今年初在《光明日報》撰文,在學術界首次提出“摩崖文學”這一概念。
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。位處永州的這些摩崖石刻,無論完好或是殘缺,每一塊摩崖石刻都是唯一、不可替代的。這個寒假,張京華及其團隊正著手對永州摩崖石刻做一次全面的普查工作,同時準備申報世界遺產(chǎn)!跋乱徊轿覀冇媱潊f(xié)助當?shù)卣陥笫澜邕z產(chǎn),永州有幾十處摩崖石刻景觀,可以同時打捆申報自然遺產(chǎn)和文化遺產(chǎn)!睆埦┤A興奮地說。